由于今年气温上升较快,小龙虾长得也就比较快。你会发现,街边的小龙虾店也逐渐开始热闹起来,味道鲜美的小龙虾并不是人人都能大快朵颐的。这不前几日,小龙虾就放倒了一个小伙子。小忠与朋友相约吃小龙虾,借着啤酒,小忠不知不觉吃了几十只,直到吃不下为止。当晚回家后,小忠就感觉到浑身无力,第二天家人发现小忠一直昏睡,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医生诊断小忠患的是“横纹肌溶解症””。最让人困惑的是,“横纹肌溶解症”真的和吃小龙虾有关系吗?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横纹肌溶解症: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最大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就物理因素而言,任何使骨骼肌超负荷运动的过程,都有可能致病。就化学因素而言,除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外,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
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关联不明
2010年7月下旬起,江苏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矛头均指向人们爱吃的小龙虾,食用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尚无明确定论。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主要成分为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粉”,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使用的相关药剂,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因素。但江西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家周秋白教授说,现在仍未能发现二者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性。
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应循序渐进的运动
医生告诉小忠说:当人体长时间不运动而突然剧烈运动时,肌肉会发生溶解现象。溶解的肌肉会产生大量的肌酸激酶,并释放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引起肾脏肾小管堵塞,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小忠这才恍然大悟,想起好久没运动的他,在聚餐的那天下午,和同学打了一下午的篮球,这才是导致他得“横纹肌溶解症”的根源。
医生同时提醒大家,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然后按自身身体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在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前,应调整好身体状态,并事先进行有规划的适应性训练。
如果运动后肌肉出现严重酸痛的情况,建议暂停锻炼,同时要补充大量水分,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如果休息数天仍不见好转,就要马上到医院做检查,避免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吃小龙虾要预防四种疾病
在小龙虾买来后放入清水里养24至36个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一定要把鳃剪掉,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但小龙虾带来美味的同时,还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1、皮肤过敏
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会出现异种蛋白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吃了可能造成全身过敏,出现红色的风疹团。
2、急性肠胃炎
吃了不干净或未煮透的龙虾很容易得急性肠胃炎。
3、寄生虫疾病
龙虾的颈、头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切忌生吃。
4、痛风
吃龙虾时不要喝啤酒,因为龙虾蛋白质高,嘌呤的含量也非常高,如果吃龙虾同时大量喝啤酒就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KK提示:吃龙虾要到正规店家,适量食用;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不要突然开展高强度运动,要循序渐进,每周2-3次为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帮助肾脏及时排除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