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监利人不甘当“隐形冠军”打响虾产业突围战

2023-08-19 13:542900

很多人不知道,但从产量来讲,荆州市监利县才是当之无愧的湖北“小龙虾第一县”。

不过,监利虾产量大、品质好,但却不广为人知,没有响当当的品牌。现在监利人不甘当“隐形冠军”,打响了虾产业突围战。

潜江龙虾养殖大户_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_潜江市小龙虾养殖

这个话题不好多说,请看湖北日报的两则报道

监利打造湖北最大小龙虾养殖基地

产量连续5年全省第一

422日,监利县小龙虾节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下月底举办龙虾节。

该县大力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县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奖励连片养殖。该县出台文件奖励连片开发500亩以上基地,去年奖补资金高达500万元。至今春,全县连片开发虾稻连作50万亩,共有养虾面积90万亩。

县水产局每年邀请小龙虾权威专家为虾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县政府筹措1000万元改善虾稻连作区域的水环境,全面清除大小沟渠的杂草,排除污染源,高标准建设虾稻连作基地。

据介绍,监利已成为全省最大小龙虾养殖基地。去年该县小龙虾产量9.7185万吨,占全国1/7,产量连续5年全省第一。今年全县小龙虾产量有望达到12万吨。

记者在毛市镇陈赵村天健小龙虾合作社看到,小龙虾非常干净,腹部透明,爪上无绒。合作社老板王建说,监利水质好,没有工业污染,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24日全省小龙虾网上行情价格走势显示,监利稻田套养湖虾31.5元/斤,价格高于周边地区。

近年来,监利县政府一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养虾积极性提高,小龙虾年产值达20亿元。

潜江市小龙虾养殖_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_潜江龙虾养殖大户

八成虾子被贴牌

15日上午,监利龙庆湖小龙虾交易大市场,一辆辆挂着武汉、潜江、浙江等地车牌的货车,满载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鱼贯而出。

来自浙江台州的陈先生来湖北收虾已5年了,他告诉记者,今天收虾不理想,原计划采购4000斤小龙虾,由于市场紧俏,只收了2000斤。

监利小龙虾产量全国第一,成为商贩的必争之地。“监利小龙虾品质好,名气却不响。”陈先生直言不讳。

在监利田头收购20多元一斤的虾子,摇身一变,贴上“盱眙虾”、“潜江虾”等品牌,升级为餐馆的奢侈食品。50克以上的“大个头”论只卖,“小不点”也能卖到100元一盘。监利只是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原料提供地。

龙庆湖市场是监利唯一的小龙虾批发市场,销售经理胡辉介绍,市场一天的销售量约4万斤左右,八成以上虾子运往外地被贴牌。

虾稻共作潜力大

作为小龙虾野生寄养发源地之一,监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农民尝试养殖小龙虾。

为何起步早、成长慢?县水产局副局长李诗模坦言:当年效益不明显,政府与农民重视不够是主因。

监利境内水资源丰富,有7万多亩洪湖子湖。早些年,小龙虾市场并不像现在这么火爆,从政府到农民,都把小龙虾定义为池塘中的“配角”,把水产品发展重点放在螃蟹、黄鳝等品种上。

潜江龙虾养殖大户_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_潜江市小龙虾养殖

随着近几年小龙虾价格飙升,农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结构,扩大小龙虾养殖。

新沟镇横台村老农张诗员,种了几十年粮食,亩纯收入不过五六百元。去年,他学起了稻虾共作模式,今年20亩稻田卖小龙虾收入达10万元。

据介绍,监利今年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38万亩,比去年增长了70%。

李诗模告诉记者,全县适合虾稻共作的田块有80万亩,潜力还很大。

如果说,养殖有空间,那么加工增值的空间更大。据了解,监利县有小龙虾规模化加工企业5家,但缺乏闻名国内外的大型加工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经常“吃不饱”。

打响产业突围战

世界瞩目的2016年欧洲杯激战正酣时,一条消息让监利人乐了——产自监利水产公司的10吨虾仁,远渡重洋进入欧洲杯赛区。

这是监利人开始重视小龙虾本土品牌打造的一个标志。

无独有偶。2013年,做了20多年“米文章”的福娃集团,也做起了“虾文章”,他们在新沟镇和周老嘴镇流转土地3万亩,建起4个高标准稻虾共育基地,同时建起了龙庆湖小龙虾交易大市场,集分拣、交易、运输于一体。特虾特价,农民送来的混装虾子,在市场经分拣后增值不少。

龙头舞动,政府保驾护航。监利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小龙虾养殖技术研发;县农行、农发行每年对越盛、桐梓湖等水产公司给予20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政府印发红头文件,将新建稻虾连作奖补资金从每年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设立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改善水产水源环境。

如今,小龙虾市场持续火爆,站在产业风口,我们期待监利虾产业早日走出“有量无名”的尴尬。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第六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市场环境潜江的“油焖大虾”
近几年由于小龙虾的销路一直很好,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加上该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它不必非在塘内养殖,还可以采用稻田寄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因而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

0评论2023-11-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