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康武汉》节目为您邀请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营养师 张娟,和您聊聊横纹肌溶解症。
[896专家团]
张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营养师, 目前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专业特长:熟练掌握各种原、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治;可常规开展肾穿刺活检术、深静脉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对腹膜透析相关急、慢性并发症有较为丰富的诊治经验;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管理、营养管理与治疗领域有较多体会。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我们的身体很多部位存在横纹肌,如骨骼肌、内脏横纹肌、心肌。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这些部位的横纹肌细胞受损,横纹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发的各种表现称为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受到破坏后,释放出来的物质溶解在血液里,经过血液循环,会堵塞肾脏肾小管,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的可继发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甚至心脏骤停。
“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新闻惊到了很多吃货,横纹肌溶解和小龙虾到底有没有关系?
横纹肌溶解其实最早发生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和巴西,多与食用水牛鱼、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食品有关,也被称为“龙虾病”。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在中国的流行,像武汉,基本上是小龙虾的天堂。
首先,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主要成分为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粉”,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使用的相关药剂,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因素。其次,个人体质对小龙虾中的某种物质敏感也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因。但是至于其最根本的元凶,专家目前还没有定论,没有足够的证据。但能肯定的是,很多发生横纹肌溶解的病例确实与进食小龙虾是有关的。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是肌肉疼痛、无力以及浓茶样/酱油色尿液。我们称为肌肉酸痛、乏力、茶色尿三联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形:急性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心肌酶升高甚至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转氨酶升高甚至肝功能衰竭等。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诱因是什么?
①体力活动: 比如强度较大的健身,还有新生军训、马拉松长跑等,多见于强度较大时;
②肌肉直接损伤:比如地震时被压等;
③肌肉缺血:可见于休克、局部血管被压迫等;
④极端温度:过冷或者过热都可能会伤害肌肉细胞,比如中暑、或者冬泳都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
⑤药源性:部分药物会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例如非常常见的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就有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
⑥酒精:喜欢饮酒的朋友们要注意了,酒精也会伤害肌肉细胞,不管是一次大量饮酒还是长期慢性饮酒,都有这个风险;
⑦毒物:这个也是容易被疏忽的,如被蜂叮咬后蜂毒引起横纹肌溶解,还有我们今天的主题小龙虾风波,就是吃小龙虾之后出现的横纹肌溶解。
如何防治横纹肌溶解症?
最好的预防措施应该是针对病因的,比如有一些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那么就应该在使用药物期间密切关注,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比如温度太低会有横纹肌溶解,那么在低温时就要注意保暖并尽快脱离低温环境;要避免高温下持续作业,一旦中暑要及时降温处理;避免酗酒,最好戒酒。对于锻炼过度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情况,要注意运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原则,一定不要健身过度;不要因为心血来潮突然进行大强度的运动;另外高温情况下必须要给自己的身体降温,整个锻炼过程中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对于爱吃小龙虾的朋友,我们也有一些忠告:
▲ 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
▲ 烹饪前需先将小龙虾反复用清水洗净。
▲ 确保完全熟透。千万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 不吃头部,不吃死虾。如果烹调后的小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 进食有度。一次大量进食小龙虾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相应增加。美食虽好但不能贪吃。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因此也提醒我们的听友们,当身体不适时切忌不要硬撑,及时的休息和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主播睿捷(左)张娟医生(右)
听友精彩互动
想和专家一对一在线交流吗?
想进一步了解当下健康资讯吗?
加入《健康武汉》微信群:
这里还有很多福利等着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