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养殖技术首页 养殖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小龙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小龙虾生物学习性

2019-08-13 10:245980佚名网友投稿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龙虾、螯虾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北美,1929年由日本传入我国。

  一、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在食物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水湖泊中较多,营底栖爬行生活,昼伏夜出,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水草丛、树枝、石隙间及洞穴中,摄食多在傍晚或黎明,尤以黄昏为多。小龙虾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在水温10~30℃的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发育,最适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10℃或高于35℃小龙虾摄食明显减少。

  小龙虾具有占地盘、攀援和掘洞能力。小龙虾的掘洞行为是其一种重要的生存和生殖对策行为,这与其很强的领域性、明显的穴居巢域性和喜欢洞穴栖息、穴居交配与产卵相关。小龙虾掘洞活动一般在黄昏至翌日清晨之间,成虾洞穴深度为50~80cm,幼虾洞穴深度为10~25cm,洞穴离水面上下10cm左右,洞穴分布于潮湿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等。小龙虾的掘洞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其洞穴明显较少,而静水或缓流水体中洞穴明显多于流水和急流水体。小龙虾掘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8~10月掘洞强度最高,4~7月次之,12月~翌年3月几乎没有掘洞行为。

  小龙虾与其它甲壳动物一样,必须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小龙虾一生蜕壳25次,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蜕壳多在夜间进行。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如水质良好、饵料充足,刚离开母体的幼虾经2~3个月饲养即可上市。

  小龙虾成虾为杂食性,主要以大型水生植物、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藻类、豆类、谷物、有机碎屑等为食,也食陆生植物的茎叶,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自然条件下的小龙虾胃中食物大多是各种植物碎片,动物性饵料成分较少;当环境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均很丰富时,小龙虾表现出对动物饵料的强烈嗜好。在食物缺乏或密度过大时或相互残杀,或残食所抱的卵,或越塘逃离。相互残杀时,大虾吃小虾,硬壳虾吃软壳虾。

  自然条件下,小龙虾的繁殖季节为7~10月,其中以8~9月为高峰期,一年之中产卵1次,2年以上的雌虾怀卵100~1000粒,小龙虾有“抱仔护幼”的习性。

  就养殖模式而言小龙虾的养殖有单养模式与混养模式,就养殖方式而言有稻田养虾、蟹虾混养与池塘养虾,无论是哪一种养殖方式,健康养殖小龙虾必须遵循其生物学基本习性,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基本点。

  1、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虽然小龙虾在水质差的水体中依然存在,但人工养殖时不能错误的认为小龙虾对养殖水体水质条件要求不高。人工养殖时要为小龙虾营造食物充足与隐蔽、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应在养殖水体内挖设环沟,种植适量的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伊乐藻、麦黄草等,同时可投放适量的螺蛳与套养适量的滤食性鱼类,以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和底质。

  2、做好防逃准备

  小龙虾具有掘洞与逃逸的习性,因而人工养殖小龙虾时应做好防逃准备,如加固池埂、在养殖水体周围和进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等。

  3、适度密养

  由于小龙虾具有较强的占地盘能力,高密度会导致小龙虾对空间和饵料的竟争。试验表明,随小龙虾的放养密度增加,其生长率、成活率与蜕壳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密度越大个体差异越大,因此人工养殖小龙虾时应根据养殖水体的条件与养殖模式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

  4、加强饲养管理

  ①科学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虾快速生长期每天投饵2次,上午1次占30%,下午1次占70%。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投饵次数、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虾的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如天气闷热、暴雨、蜕壳期等少投或不投。

  ②水草养护。水草种植初期要注意施肥(如藻神、有机酸活水解毒液、磷酸氢钙等)培草。随着水草长高应适时调节水位,以保证水草草头不露出水面,以防水草因阳光暴晒而发黄死亡。高温养殖期对密积的水草要进行刈割,以维持1/2~2/3的水草覆盖面积与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同时应及时捞除水体中漂浮的水草,也要防止水草因粘泥、生虫等腐烂而败坏水质。如池中水草少,可大量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

  ③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新,水位保持在0.8~1米左右,透明度为30~40厘米,pH值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合适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长的保障。养殖塘如透明度过低会降低透光率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发黄或死亡;如透明度过高会使丝状藻类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透明度过低时可选用“水立爽”或“底立爽”全池泼洒,透明度过高时可适量施肥。

  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是,投饲养殖期每10~20天定期泼洒“精品一元笑”或“中博高”以维护良好水质,高温养殖期每10~15天定期泼洒“活力66”或“活力58”以促进养殖水体有机污物分解转化,维护良好水质。

  ④底质养护。小龙虾为底栖甲壳类动物,维护良好的底质是养殖小龙虾成功的基础。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或“活力58”,特别是定期使用“双效粒粒底改素”,水温18℃~28℃时每15~20天使用1次,水温超过28℃时,每7~10天使用1次。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与改良底质,尤其是定期使用“中博高”或“水立爽”、 “底立爽”或“中博金珠”等,加速对池底有机污物的氧化分解,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一般在4~5月份时每20~30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天使用1次,9月份后可随时根据水草状况灵活使用。

  ⑤蜕壳期管理。清除小龙虾敌害生物与防止蜕壳期间发生残杀是蜕壳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加强营养确保蜕壳前良好的营养条件,蜕壳前3~5天及时全池泼洒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及口服蜕壳素3~5天,并注意蜕壳期间降低投饲量,蜕壳后3~5天加大投饲量。

  ⑥定期口服免疫制剂提高小龙虾免疫抗病力。在小龙虾快速生长期每天口服1次“艾能”,以提高小龙虾免疫抗病力,并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在疾病高发期每隔10~15口服“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5~7天,以保肝护肝,提高小龙虾抗病力。

  ⑦加强防逃。做好防逃措施,加强防逃检查,严防逃虾,做好敌害清除工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白杨树叶是小龙虾的“杀手”
白杨树叶是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常见树种,它的叶子长而尖,形状呈椭圆形,因为白杨树的落叶时间早,所以经常被用来作为春天的象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白杨树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危害,它们会

0评论2023-06-05318

“5月魔咒”即将到来,为什么5月小龙虾比较容易遭病害?
每年到5月份,不少小龙虾养殖户这颗心就要悬起来,这个时期是小龙虾发病的高峰期,“5月魔咒”的威名由此而来,在小龙虾养殖领域内很多人都知道,甚至不少养殖户都领教过。当然了,对于这一特殊

0评论2023-05-02314

小龙虾五月瘟如何防控
5月份来临之际,很多人养虾户最怕的就是 “五月瘟”,一旦出现,危害极大、损失极重。主要表现:死率强,一旦发病,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传播迅勐,一周内全池龙虾均可感染。致病因子多,池塘水草

0评论2023-04-181421

小龙虾养殖前期用药情况的6大误区
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情况而去使用到一些药物,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误区一】盲目跟风,人防我防;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有比较

0评论2023-03-29287

小龙虾的疾病要提倡以防为主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小龙虾养殖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对人工养殖小龙虾特别重要。1、因为小龙虾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小龙虾被龙虾养殖者发现时,往

0评论2023-03-13286

龙虾为什么要掰断自己的腿(龙虾为何会掰断自己的腿)
龙虾是一种具备独特魅力的水生动物,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龙虾掰断自己的腿的现象,那么龙虾为什么要掰断自己的腿呢?一、龙虾腿部结构的特殊结构龙虾

0评论2023-02-08422

小龙虾蜕壳顶壳伤亡90%的原因
螃蟹蜕壳再重新形成新壳需要大量的能量,蜕壳后的螃蟹又是最弱小的时候,就像我们女同志生孩子一样,是一个艰难的生理蜕壳活动。从老壳里蜕出来,再重新生成新

0评论2022-11-25307

刚放养的龙虾苗为什么老是死亡?是正常现象吗?有解决办法吗?
刚入塘的龙虾,除去运输途中的死亡,入塘以后出现少量死虾是正常的,只要一周累计不超过投放量的10%,基本上属于正常现象。刚入塘一周内死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1)小龙虾苗体质较差,尤

0评论2022-10-24385

如何预防小龙虾产区出现大面积死亡
现在的温度逐步的上升,小龙虾本身也处于一个快速生长的时节,实则一切平和,但其实暗部波涛汹涌、隐患无穷!结合五月份对全国众多的小龙虾养殖户的回访,笔者发现今年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多地持

0评论2022-09-29295

小龙虾“五月瘟”发病弧菌病害的防控措施
小龙虾养殖进入五月,一项重要的管理就要及时的提上日程了,温度上升的很快,加之池塘的底质环境、以及水草(伊乐藻的不耐高温)的老化,众多环境的变化将造成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弧菌爆发!

0评论2022-09-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