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养殖技术首页 养殖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关于5月小龙虾发病的原因 爆发此病的塘口类型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9-09-26 09:233740佚名网友投稿


近半个月,笔者在湖南、湖北走访,很多养殖朋友的小龙虾已经开始有发病产生,严重的塘口小龙虾开始死亡!四川、重庆、安徽的朋友也在纷纷来电或者微信咨询,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笔者就针对自己近期亲身处理的方案给大家做统一的回复!



总的原则:预防为主、当治则治、能卖则卖!


1、关于5月发病的原因


市面上的说法众说纷纭,似乎都没有错,但总感觉又差了点什么!其实重心只需要抓住一点就行:溶氧!溶氧是核心!当池塘溶氧很充足的时候,该病(弧菌病,弧菌是厌氧性菌类,非常喜欢缺氧的环境,在缺氧或者亚缺氧状态下生长迅猛)的可能性很低很低!笔者去年和今年跟踪了来自全国200多个小龙虾发病的池塘,到晚上9点左右,很多池塘溶氧急剧下降,到夜间12点再测溶氧,几乎为零,并且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得虾子上草、爬边现象!这是所有发病塘口的共同症状:溶氧极低!溶解氧是一个池塘的灵魂!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的养殖朋友并不是特别明白溶氧问题!笔者联合业界精英,一起商讨出相对最准确最简单的 “5月瘟”病因:温度、密度!“两度”同时决定塘口是否发病问题!围绕 “溶氧”展开!故近期塘口缺氧的,最好备用一些长效增氧片(如底久氧)在家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说跟温度有关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每年开春3月份,温度低,大家不管塘口密度多少,没有发病的塘口,4月份一来,个别地方气温回升快的区域已开始少量有病状!每年的5、6月份是疾病的爆发集中期!7、8月份该病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到了9月份,细心的养殖户会发现,9月份也容易爆发此病,还有“9月瘟”一说(只是说很多养殖朋友9月没虾了,故关注点可能没在这上面)!10月、11月等也不会有该病的发生!可以看出,5、6、9三个月容易爆发此病,究其原因是这3个月的平均温度几乎是一样的,水温20-30之间,是小龙虾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但是别忘了,也是各种有害菌、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病毒等繁殖速度最快的月份,溶氧也是相对来说较低的!同比我们畜禽上的猪瘟、鸡瘟,亦或者是我们人类上的流行性感冒,都是在5、6、9三个月中最易爆发和传染!温度高或者温度低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为什么说跟密度也有关呢?


这里说的密度,指的是水体环境的承载量下的密度!这里可能有养殖朋友会疑问,同样时间,明明我塘口密度没邻居家的高,怎么我的发病的,他的没有呢?答案还是密度问题!因为你自己的塘口水环境(水质、底质)差,所能承载的密度就要低些,按照目前的水环境,塘口最多只能承载一亩50斤,而塘口现在有80斤一亩,超出了承载量的极限,故容易发病!而水环境好的塘口能够承载150斤/亩,目前只有100斤/ 亩的存塘量,自然不会发病!不超出该水环境下的最大存塘量密度也不会发病!


综合两者:塘口是否发病跟温度、密度同时有关!两者都必须同时达到才容易导致发病!缺其一不可!


5月份来了,温度合适、但塘口密度小,不容易发病!类比养鸡场,同样是5月份,同样大小的鸡,养殖场的鸡发病的概率就要比自己养几只鸡发病的概率大的多得多!


塘口密度都比较大,可温度不合适,也不会发病!还是类比养鸡场,同样大小的地方,都是养10000只鸡,为什么3月份就不怎么发病,到了5月份就很容易得鸡瘟病呢?


综上所述:温度和密度共同决定塘口是否发病!核心依然是围绕溶氧开展!这里有朋友会提问说,8月份高温期溶氧就非常非常低,为什么不发病呢?原因在于密度,8月份绝大部分塘口的虾子都不会太多,密度已经大大降下来了!缺其一不可!


2、爆发此病表现最明显的塘口类型?


核心是溶氧,塘口溶氧低的都亦爆发!那么哪些塘口会是溶氧低的呢?


(1)塘口环境差,底质有机质多,淤泥厚、黑、深;


(2)水体浑浊、太肥透明度极低的;


(3)沉水植物(如伊乐草)太厚、太密的;


(4)水体流动性差,起风都无波浪的;


3、5月发病的症状


笔者总结出了从发病到出现大批量死亡的几个阶段,一起回顾下:


前期:少量虾子爬边、爬草;爪尖发红;尾部气泡;甲壳溃疡;烂尾等;(这些症状有其一或者其几!)


每次巡塘,发现活力还特别好,吃食也正常,感觉没什么问题!


中期:开始出现肠炎(食物充塞短缺、空肠、少部分肠道开始变蓝);肝胰腺开始发白等;


此时巡塘会发现,虾子吃食量减少、喜欢爬边的增多、有时候会发现零星的死亡、头部与尾部链接处开始出现缝隙等。


末期:(1)死亡虾绝大部分是大虾,越大越死;


(2)头胸甲易剥落;


(3)体腔内有积水;有一层内膜,感觉像是脱壳没脱下来一样;


(4)不吃食,严重肠炎、无食、充蓝血;


(5)偷死现象严重,每天死亡量不多,但死亡几天后塘口几乎不剩虾了;


4、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的原则来说:最好是预防、一旦发现及时治疗、严重时抓紧卖


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总结与跟踪,现提出个人有效并且已经得到有效结果的观点:


(1)预防的前提就是想办法提高池塘溶氧!将水质调节好,营养合理搭配!定期使用国联天科“复合碘”和“噬菌皇”进行消毒工作,定期使用“底诱健”底改工作,基本无发病现象!


(2)当发现上述5月发病症状中的前期和中期,小龙虾只要还在摄食,是完全能够治愈的!主要在于给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性很多的养殖户都能办到,可有效性就不一定了,真正有效的药物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现将笔者治愈无数发病前、中期的塘口解决方案分享给大家:(此时是有神医、神药可以治疗的)


第一天下午使用“底诱健”进行底改;


第二天上午使用“复合碘”进行消毒(晴天上午);


第三天上午使用“养水乐”解毒调水,隔两个小时使用“噬菌皇”杀灭弧菌;


同时每天下午使用“噬菌皇”拌料投喂,连喂7天!


上述方案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大面积使用,绝大多数塘口已得到根治!关键在于药物的有效性上!低劣伪劣产品只会加重塘口的疾病,同时多花冤枉钱和耽搁治疗时间!


(3)塘口到了后期,开始出现死亡,个人的建议就是马上大量下地笼卖,将塘口的密度减少!此时才是没有神医、没有神药可以解决!在下地笼时,可在地笼旁撒一些长效增氧片,起地笼勤一些,以免小龙虾因缺氧死在地笼里!减少密度后,死亡率自然降低,还不到上市规格的虾子再预防!


批注:其实“黑色5月”这个词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养殖户你们有没有及时发现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动保产品是否真正有效!在发病的前、中期是完全能够治疗的!那些一来就说发病了治不好的想想吧!


好了,上诉看法如有疑问的,可以联系我们,未来小龙虾行业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共同探讨和交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白杨树叶是小龙虾的“杀手”
白杨树叶是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常见树种,它的叶子长而尖,形状呈椭圆形,因为白杨树的落叶时间早,所以经常被用来作为春天的象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白杨树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危害,它们会

0评论2023-06-05319

“5月魔咒”即将到来,为什么5月小龙虾比较容易遭病害?
每年到5月份,不少小龙虾养殖户这颗心就要悬起来,这个时期是小龙虾发病的高峰期,“5月魔咒”的威名由此而来,在小龙虾养殖领域内很多人都知道,甚至不少养殖户都领教过。当然了,对于这一特殊

0评论2023-05-02316

小龙虾五月瘟如何防控
5月份来临之际,很多人养虾户最怕的就是 “五月瘟”,一旦出现,危害极大、损失极重。主要表现:死率强,一旦发病,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传播迅勐,一周内全池龙虾均可感染。致病因子多,池塘水草

0评论2023-04-181423

小龙虾养殖前期用药情况的6大误区
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情况而去使用到一些药物,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误区一】盲目跟风,人防我防;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有比较

0评论2023-03-29289

小龙虾的疾病要提倡以防为主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小龙虾养殖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对人工养殖小龙虾特别重要。1、因为小龙虾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小龙虾被龙虾养殖者发现时,往

0评论2023-03-13287

龙虾为什么要掰断自己的腿(龙虾为何会掰断自己的腿)
龙虾是一种具备独特魅力的水生动物,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龙虾掰断自己的腿的现象,那么龙虾为什么要掰断自己的腿呢?一、龙虾腿部结构的特殊结构龙虾

0评论2023-02-08426

小龙虾蜕壳顶壳伤亡90%的原因
螃蟹蜕壳再重新形成新壳需要大量的能量,蜕壳后的螃蟹又是最弱小的时候,就像我们女同志生孩子一样,是一个艰难的生理蜕壳活动。从老壳里蜕出来,再重新生成新

0评论2022-11-25308

刚放养的龙虾苗为什么老是死亡?是正常现象吗?有解决办法吗?
刚入塘的龙虾,除去运输途中的死亡,入塘以后出现少量死虾是正常的,只要一周累计不超过投放量的10%,基本上属于正常现象。刚入塘一周内死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1)小龙虾苗体质较差,尤

0评论2022-10-24386

如何预防小龙虾产区出现大面积死亡
现在的温度逐步的上升,小龙虾本身也处于一个快速生长的时节,实则一切平和,但其实暗部波涛汹涌、隐患无穷!结合五月份对全国众多的小龙虾养殖户的回访,笔者发现今年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多地持

0评论2022-09-29296

小龙虾“五月瘟”发病弧菌病害的防控措施
小龙虾养殖进入五月,一项重要的管理就要及时的提上日程了,温度上升的很快,加之池塘的底质环境、以及水草(伊乐藻的不耐高温)的老化,众多环境的变化将造成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弧菌爆发!

0评论2022-09-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