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养殖技术首页 养殖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小龙虾养殖塘青苔的危害与预防方法

2019-10-22 14:413600网友投稿

一、青苔生长的原因

青苔,俗称“青泥苔”,是水绵藻、水网藻、刚毛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入春以后,随着水温的回升,光照的增强,青苔会悬浮于水体或附着在水草上,尤以水质清澈、静止不动水体为甚。池塘青苔的大量滋长,主要由“内因”、“外因”造成。内因一方面是由于冬季池塘积水未排干、消毒、清塘、曝晒,青苔孢子大量存在于塘底,处于休眠状态,进入春季后,待水温上升至10℃以上就开始大量萌发;另一方面大部分养殖塘都是封闭式静止水体,开春后若肥水工作不到位,水体清澈,阳光可直射塘底,而青苔属喜光照类植物,水温适宜,阳光直射可促进池底青苔孢子的萌发生长。外因主要由引入带有青苔的外源水引起,待条件适宜,青苔便会“疯狂”地争夺营养,“肆无忌惮”地疯长。

的图片 第1张

二、青苔对养殖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与浮游藻类争夺养分,过度消耗水体营养,破坏池塘正常的物质代谢,使养殖水体清瘦。水质清瘦,浮游生物生长不佳,使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虑食性养殖动物(如花、白鲢、贝类等)缺乏食物来源,严重影响生长;

2.青苔大量滋长的养殖水体,水质清澈透明,阳光直射池塘,会增加鱼虾蟹等养殖生物的应激反应,久而久之,会大面积爆发鱼病;

3.青苔大量繁殖,如“天罗地网”悬张于水中,容易缠住鱼虾蟹苗,缠住的鱼虾蟹无法挣扎出来,只能活活地饿死;若鱼虾蟹蹦跃至浮在水面的青苔上,被缠住则会干枯而死。从而降低鱼虾蟹的养殖成活率;

4.随着气温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死亡的青苔随风吹至池角或沉底腐烂,除散发恶臭味外,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体溶氧、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高,败坏水质,导致养殖动物中毒、缺氧而死。

死亡的青苔随风吹至池角或沉底腐烂,散发恶臭味,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体溶氧、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高,败坏养殖水环境。

的图片 第2张

三、青苔的防治应从其产生的内外因入手

1.冬季清淤、晒唐,用生石灰15~30Kg/亩彻底清塘;

2.清除池塘的杂草、杂物,塘底做平整,尽量减少青苔附着生长的机会;

3.青苔喜光照,若能降低青苔接受光照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青苔的繁殖生长,此要求需做好池塘的肥水工作。在鱼虾蟹苗未下塘前,应肥水膏肥水,待水温回升后,单胞藻类迅速繁殖,水体透明度降低,池底青苔孢子接受光照不足,萌发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前期,视水色变化适时追肥,保持水体一定肥度,可抑制青苔的发生。

4.青苔未成优势种群时,可采取肥水培藻或提高水深,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方式抑制青苔的发生。若青苔已在池塘大量爆发,则应采取“人工捞除+腐殖酸钠(钾)遮光+药物杀灭”的组合方式予以清除。死亡的青苔应立即捞除,再用解毒、底改药物改良水质,2~3天后用速效渔肥肥水培藻(如氨基酸类的肥水膏或肥水液)。

青苔在池塘中数量不多,未成优势种群时,施加“博田”酵母源有机肥,可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塘底青苔光合作用;同时肥料的营养成分被水体中表层的浮游藻类直接吸收利用,快速肥水培藻,提升水体藻类种群密度,进一步抑制青苔滋长。

青苔已在池塘疯长,则应采取“人工捞除+腐殖酸钠(钾)遮光+药物杀灭”的组合方式予以清除。药物泼撒应在晴天进行,青苔死亡后应及时捞除,2~3天后以速效快速培藻肥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龙虾塘青苔怎么办?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它!
在养殖小龙虾过程种一般都会遇到虾塘出现青苔,有的把整个塘面都盖住了。每年从冬季开始,到来年4、5月份,青苔疯长,困扰着众多虾蟹养殖户,因此,青苔防控一直是虾蟹养殖户头疼的大问...

0评论2023-09-28177

小龙虾养殖中青苔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57018-15病害防治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水网藻、双星藻、转板藻等绿藻以及微囊藻、囊球藻等蓝藻的通称,是一种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小龙虾养殖池塘或稻田的水环境非常容易生长青苔

0评论2023-09-13177

盱眙县小龙虾养殖池青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汇海农牧——这里总有您需要的猪鱼资讯  欢迎关注微信号:gzhuihaijt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在

0评论2023-07-2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