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养殖技术首页 养殖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冬季小龙虾养殖管理要点

2019-10-24 17:054270佚名网友投稿

冬季对于小龙虾来说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来年收益的好坏。很多养殖老板很重视,但在具体怎么管理,怎么操作上,又是非常模糊的,有的说肥水,有的说除杂。好像都有道理,又好像缺点什么。根据这几年的摸索和总结了以下几点,跟大家一起讨论下这小龙虾越冬管理的系统梳理。

冬季小龙虾养殖管理要点

一、苗种管理


到了现在,估计大家都已经开始加水,清塘、除杂等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所以我们从虾苗开始说起。由于营养、密度、亲虾产卵时间不同、池塘构造、环境的好坏等关系,所以虾苗会分阶段的出来,这就有了有的苗多,有的苗少,有的先发现有的后发现的情况。如果塘内连续很长时间都几乎看不到虾苗,可从这几方面找原因:


①虾洞高,加的水位低,没有把虾洞淹没;


②敌害多,如甲鱼、泥鳅、黑鱼等小龙虾天敌,把出来的苗给消灭了;


③水体内有毒素;早期使用过硫酸铜、敌百虫、氯氰菊酯等高危清塘剂,或其他对小龙虾有毒害的药物有没有及时充分的解毒。


④水体内没有充足的饵料;水质清瘦,也不投喂,这种情况虾苗出的也少!


沿着这几个原因进行排除,针对性地处理,虾苗会慢慢多起来。


二、肥水培藻


小龙虾喜阴怕光,水体过于透明光照过强,小龙虾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降低透明度也就是肥水培藻工作得提前做,小龙虾怕热也怕冻,冬季温度过低时小龙虾容易冻伤,尤其是幼虾。较肥的水体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肥水培藻同时培养出适口、丰富、营养完全的开口饵料。目前,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开口饵料为豆浆、轮虫、藻类和和使用“水产诱食酵母”、“乳酸菌群”、“红法夫酵母”等水产微生态制剂。通过培养有益藻类,占据优势种群,来抑制青苔滋生,同时降低了来年肥水难度。


三、水草管理


很多养殖老板会担心水草长不好,会大量栽种水草或者使用大量的化肥进行催长,其实这样会给来年的水草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伊乐藻虽是低温草,但是他的最适生长水温是在15度-20度左右,所以冬季生长比较缓慢,春季生长迅速,如果密度过大或大量使用化肥的话很容易导致来年春天出现封塘、烂草、丁壳虾等情况。所以建议大家:


①科学栽种;载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50%,行距要宽建议在6米以上,株距1-1.5米左右。沟里一般15-20米载一撮。


②科学施肥,尽量少用化肥,可以选择专业的长草肥如“壮根”、“肥水专家”、“硅藻壮”等少量多次使用。


四、防控青苔


说到底还是遮荫,冬季苗种小经不起杀藻药的摧残,不要幻想着有一款又杀青苔有不伤苗的杀苔药,再安全都会影响虾苗体质,进而影响到来年的产量、规格和上市时间。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科学肥水和加深水位!建议使用“硅藻壮”+“底改酵素”,定期7-10天肥一次。

五、红黑水处理


建议大家少用微生物制剂,①温度低微生物生长慢,②使用过多又会有可能造成缺氧致使虾苗死亡或损苗。


红黑水的处理建议;换2-3次水,每次换30-50公分,然后及时使用“解毒应激灵”、“藻毒分解素”、“安进稻茬分解酶”解毒和“安进菌霸”+“硅藻壮”肥水,培养优质藻种及时吸收红黑水产生的对虾苗有毒有害的物质。


六、营养


充足的饵料才能培养出又大又健壮的虾苗;所以建议大家:


①定期肥水,为刚出来的小虾苗提供天然饵料。


②定期投喂优质发酵粉料(如以豆粕和优质“乳酸菌群”为原料发酵的),保证充足的饵料来源。


③记得补钙,虾苗的脱壳频率高,可以定期7-10天左右少量多次使用“安进巨能钙”补充钙质。


溶氧;溶氧是水产养殖的灵魂,建议定期检测池塘溶氧,晴好天气坚持肥水,长期阴雨天气溶氧低于4毫克/升的情况出现,建议使用“安进巨能氧”增氧,同时及时使用“复合VC应激灵”抗应激和“酶益添”等保健药品,减少应激损苗。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龙虾分为青壳壳龙虾和硬壳龙虾两种,学习啦!
龙虾分为青壳龙虾和硬壳龙虾两种,青壳龙虾肉嫩,硬壳龙虾体大,每年5月至9月,是捕捞龙虾的旺季。那么龙虾要怎么捕捞?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0评论2024-03-19222

小龙虾的捕捞与诱食技巧,你知道吗?!
在小龙虾到了捕捞季节时,采用什么样的捕捞方式最有效,可以又快又好地捕捞出池中的小龙虾,夫农网小编总结了小龙虾的捕捞与诱食技巧,供大家参考。

0评论2024-03-16357

养殖小龙虾的池水捕捞法有哪些?怎么做?
河道捞龙虾的方法 1、河道捞龙虾的方法1、地笼捕捞法。地笼捕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积较大的定置地笼,不需要每天重复收起、放下,每天只要分2次(池塘龙虾较多的可分为数次)

0评论2024-03-15264

越冬后出现“烂身”、细菌感染都可能是冬季管理漏洞
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鱼虾减少摄食,放缓了生长节奏;水环境也迎来前所未有的“舒适”:溶氧高了、氨氮降了、亚硝酸盐稳定了,死鱼也少了,于是部分养殖朋友开始转为“散养”模式,...

0评论2024-02-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