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3月18日,河南首单“小龙虾养殖天气指数保险”,在河南信阳市罗山县落地。
“养殖户只要缴纳每亩几十元保费,就可以享受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的保险理赔,每亩最高可获赔1500元。”中原农险相关负责人解释。
2018年3月18日上午,信阳罗山县丽水街道陈湾村3号堂口,稻田四周拉起了“防逃网”,信阳市罗山县稻鱼综合种养协会理事长肖劲波,正和中原农险工作人员验标。
验标合格、投保成功后,肖劲波的小龙虾养殖多了一层保障。
肖劲波介绍,自己开始养殖小龙虾后,听说河南保险机构推出了“小龙虾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便第一时间和中原农险联系投保,给自己的800亩虾稻田买了保险。
据介绍,在小龙虾养殖中,最不可控的意外之一是天气。小龙虾适宜生长温度是13°C~30°C,低于13°C,小龙虾不生长,若气温太高,稻田水温升高,小龙虾则容易生病、死亡。此外,降水多了,还容易溃塘、漫塘,造成小龙虾逃逸。
而河南最适合养殖小龙虾的信阳市,雨水、高温天气多,正是小龙虾养殖的高风险因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中原农险在全国首创研发了“小龙虾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以天气作为指数,直观、客观地解决了小龙虾养殖赔付中的勘察难、定损难问题。
当低温、高温天气累计超过一定指数,或溃塘、漫塘达到相应面积、时长,该公司将按照约定比例进行赔付,养殖户每亩最高可获赔1500元。
中原农险信阳服务站商业保险部兼罗山县支公司经理王勇介绍,河南的小龙虾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信阳,这里的水稻田和小龙虾是天然CP。
大约从2017年开始,信阳地区的小龙虾养殖出现上升势头。一开始,是稻田农户觉察到市场上对“网红美食”小龙虾的需求,自发在稻田里养殖;随后,当地政府看到这一产业的潜力,对当地的示范基地、养殖户等给予财政补贴。
在一系列措施的鼓励下,信阳的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小龙虾养殖出现最早、发展最快的罗山县,小龙虾养殖规模从2017年的3000亩,扩大到2018年的5万亩。“罗山养殖的小龙虾,主打北方市场,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南京等地,因为产品新鲜、肉质细嫩,在各地市场上深受欢迎。”王勇对河南商报记者说。据估算,目前,全国市场每年小龙虾的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而市场供应量只有约70万吨。“未来,信阳的小龙虾产业有很大增长空间。”王勇分析。
罗山县熊林村村民陈广录,2018年之前家庭全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他通过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年收入达到1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计划将小龙虾养殖面积扩大到60亩。
这种“虾稻共作”模式,也成了养殖户的双赢选择。肖劲波说,在稻田里养小龙虾,不能用任何农药、化肥,产出的稻米香、无公害,1斤稻虾米的售价在5元~8元,比普通米贵2~3元,增收效益非常好。“虾稻共作”模式下,亩产小龙虾160斤~200斤,加上稻米的产量,养殖户每亩可以增收几千元。
王勇介绍,“小龙虾险”并不是河南独一份,但是外地多是传统保险模式,即养殖户死了多少虾,保险公司就赔付多少。
“这种传统保险模式的问题在于,小龙虾死亡高发因素是天气问题,但是死的虾很多都在池底洞中,难以测算实际损失,对保险公司和养殖户来说,都不合理。”王勇说,河南创新了保险模式后,对由于养殖户养殖技术不过关死的虾,暂不包含在理赔范围内,而是根据天气、自然灾害等条件理赔,为养殖户遇到不可控因素时,提供“定心丸”。这有利于保险机构查勘定损,也有利于农户公平养殖。
根据“小龙虾养殖天气指数保险”项目,每亩保额1500元,保费不足百元。对于贫困户,保险费率再下降20%。为了引导和鼓励个体养殖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保,罗山县政府推出政策,参保农户仅需承担20%的保费,剩余80%由县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奖补。另外,贫困户自交的20%也将由县财政承担,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户压力。
王勇介绍,下一步,该险种还将与信阳市其他小龙虾养殖大县扩大合作,充分化解信阳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助力信阳小龙虾打响名气,走向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