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也谈 “2000万亩小龙虾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20-08-13 09:156450网友投稿

小龙虾:是否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前两天的“半月谈”公众号刊载了半月谈记者李斌和郭宇靖的文章“2000万亩小龙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以下简称“半月谈文”),受到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养殖户和水产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文章很快就成了“10万+“爆文。我们注意到,尽管需要关注后才能留言,半月谈公众号的该文还是很快就留下了大量读者的留言,其中不少读者表达了与作者们不同的观点,形成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乃至争议。说明这个话题,是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议题,其所造成的震动和影响,久久不能平息。

笔者也在第一时间就阅读了该文章,看过后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担忧。遗憾的是,文中对我国的小龙虾养殖和稻虾种养存在着许多不实、扭曲的报道与偏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夸大。而令我深感担忧的是,因为这样的文章居然在半月谈公众号上发布,不得不让我们担心,这是否又是国家的某个政策导向?我们都为我国的小龙虾养殖捏了一把汗。毋庸讳言,我国的小龙虾养殖在近年来确实发展得有点快,从而也像任何其他一个发展过快的行业一样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来是很常见的,而对存在的问题有专家及时指出来,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以帮助行业及时纠错纠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而之所以令人感到担忧,是因为,一旦所指的问题不实、或被夸大、歪曲,就会给公众和决策部门以误导,从而可能导致错误政策的出台,最终可能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伤害。大家一定都还记忆犹新,2018年的那场“风暴”,把中国的养猪业给彻底打趴下了。我想当初决策部门一定也是听了某些“专家”的建言吧。我国的养猪业,在经历了一刀切拆棚,再反过来推倒原有的一切指令重新鼓动老百姓去养猪(有些政策甚至比拆棚前还激进),这看起来是一正一反,但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却并没能因此而被抹掉,我国的养猪业更没有相关指令的修正而得以恢复!据了解,尽管有各种鼓励政策,现在很多地区的老百姓对养猪仍心有余悸或是忧心忡忡。我想,这或许也是很多水产界的同行在看了半月谈上的文章后产生忧虑的原因吧。众所周知,眼下正是我国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后百业待复的重要关头和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同时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促发展的时候,能允许再来一次折腾吗?为此,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有必要对我国的稻虾种养产业发展说几句话。如有不当之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和全国的专家、同行或学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2000万亩小龙虾,太多了吗?

前两天半月谈文的标题是“2000万亩小龙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看这个标题,作者们似乎想告诉或暗示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者引导人们去思考些什么。自然,我看了这个标题后马上就做了这样的遐想:2000万亩小龙虾,是否意味着小龙虾成长为大产业后,帮助了我国很多地区的老百姓脱贫致富了呢,是否意味着我国又有更多的地方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了呢,是否意味着小龙虾为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看了文章的开篇“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之后,让我这个可能语文没学好的人的理解能力一下子就感觉有点跟不上了。

我不知道这一组数字的耐人寻味之处体现在哪里?是因为2018年小龙虾养殖的总面积1680万亩(以及2020年的2000万亩)耐人寻味呢?还是稻田养虾面积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耐人寻味?但我从最后的“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的字里行间,似乎明白了,两位记者想要表达的耐人寻味可能是要告诉我们,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达到了2000万亩可能是太多了,或者太过了。大家觉得,两位记者表达的是否是这个意思呢?

但如果记者们真的是表达这样的思想,即真的认为,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000万亩太多了而认为是耐人寻味的,那我就有不同的意见了。

首先,一个水产品的养殖面积是不是太多,我认为应该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

政策层面,养殖小龙虾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想,目前我国应该没有什么法律说不能养殖小龙虾,或者小龙虾养殖规模不能超过多少面积吧。于是判断小龙虾的养殖面积是否过多,就主要取决于可用的土地资源和市场两个因素。而如果真的是由市场因素决定,那应该无所谓耐人寻味吧,能赚钱,自然养殖的人就多,养殖的面积会增加;不能赚钱了,养殖的人少了,养殖面积也自然会减下来。不是吗?众所周知,小龙虾在近十多年来一直是市场上的热门畅销产品,正因为受消费者的广泛喜爱,才刺激了生产端的迅勐发展。我认为由市场驱动发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谁会愿意去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统计数据吧,根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与2018年相比,2019年我国的小龙虾养殖产量同比又增长了27.52%,是淡水养殖品种中增长最大的一类。这说明,广大养殖户都看到小龙虾养殖的“钱景”。有一个产品,能让更多的人赖以养活、脱贫致富,作为一名水产科技工作者,我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养殖品种,以便能使更多的人赚到钱。而之所以让这么多的养殖户扎堆从事小龙虾养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们的行业,缺少更多能赚钱的养殖品种(种类)。而从统计的养殖产量来看,2019年小龙虾的总产量为209万吨,这个产量算多吗?从需求来看,其实并不多,该产量仅占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6.9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数据来自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即使从市场端来看,一方面国内喜欢小龙虾的消费者仍大有人在,不但是我国的各大省会城市,就连三、四线乃至县城里你都能看到到处是小龙虾的大小饭店。大部分小龙虾消费者也还没有对小龙虾吃腻,不少消费者仍感慨市场上的小龙虾依然价格太贵,这说明小龙虾依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上小龙虾的价格仍不够亲民。假如小龙虾的养殖产量再能进一步提升,使价格再便宜一些,那么必将能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那么是否是因为这2000万亩小龙虾大部分都是稻田里养殖出来就有了问题呢?如半月谈文所指出的,稻田养虾成了虾田种稻了呢?本来这种夸大、歪曲的不实报道是不值一驳的,但居然文章是根据五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而来,不去驳斥,会给读者们很大的误导的。

不能否认,一些地方可能会存在一些养殖户的稻虾养殖田沟坑比超过了农业农村部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联盟提出的不超过10%的限定的。但我国各地的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规范化管理,因此,且不说一些不需要沟坑的稻鱼种养模式,即使是稻虾种养模式,据湖北、安徽等省主管部门的统计,总体上也都在10%以下。怎么能把个别超标的情况,说成是主流呢?不知道这样的调查,其依据何在?究竟是调查了多少地方和哪些地方?调查的这些地方能否代表了我国稻虾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呢?

下面的照片是笔者在安徽省水产推广站带领下去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考察的现场照片。照片是水稻收割后的情况,因此从照片很容易看出,是否存在沟坑比超标的问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安徽霍邱县三流乡稻虾种养现场考察

实际上,如果真正了解我国的稻虾种养,就更容易明白,我国的稻虾种养,更以虾稻轮作为佳。即6-11月以水稻为主(也可以稻虾共作,但主要以生产虾苗种为主),而12月至翌年的5月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因此这种把稻虾种养说成是虾田种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如何看待半月谈文中所指的小龙虾养殖问题?

在半月谈文中历数了我国稻虾种养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影响水稻生产,部分水稻“种而不收”;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威胁“藏粮于地”战略安全;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

那么这些指控是否都符合实际呢?

1. 我们该如何看待因稻虾种养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的问题呢?

表面看,确实我国的稻虾种养模式,很多地区都包含了稻虾轮作环节,甚至稻虾轮作是更主要的模式。显然这种模式,确实将冬闲田变成了养虾田,或者如半月谈文所指控的,似乎是减少了越冬作物的种植面积。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两位记者是被误导了,或者调查不够全面,把其中的真正问题掩盖了。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绝不是因为稻虾种养挤占了基本农田,而恰恰是因为种植业的产值和效益太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导致大量撂荒现象存在的缘故。这个道理简单计算就能知道。传统的水稻种植,一亩地高产的也只能产1400斤左右的稻谷,碾成大米后最多也就800斤左右(这是高产的,平均是小于这个产量的),按3元/斤大米计算,其产值也不过2400元/亩,不算土地成本和农民的劳动力成本,在扣除了种子、化肥、农药、水电、机械(耕种和收割等)后,其利润基本上仅在600元左右了。如果冬季再种一季越冬作物,如油菜,或者小麦,冬季的自然条件差,自然产量低,但即使是相同的产量和效益,全年的收入也是非常菲薄的。远远不及农民外出务工挣得钱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国家实施了种粮补贴以后仍然不能鼓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原因了。国家有关方面,应该深入研究农田撂荒的社会经济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农民回归土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的种粮补贴政策没有调整,但撂荒现象反而减少了呢?正是因为有了稻虾种养模式,让农民实实在在能挣到钱了。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材料,因受稻虾种养效益的鼓舞,2018年霍邱县三流乡农民确权了土地面积10.56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就达到了7.3万亩。10个村全部有连片稻虾种养区,7个村连片种养面积在千亩以上。全乡共有1万多人从事稻虾种养,户均稻虾种养收入2-3万元。又据该乡农村商业银行统计,2018年农民存款达2.56亿元,比五年前8000万元增长1.76亿元。可见,稻虾种养不但解决了农田撂荒难题,而且实实在在带动了农民致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 稻虾种养影响水稻生产了吗?

半月谈文指控因为稻虾种养,影响了水稻生产,部分水稻“种而不收”。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我们不否认,可能存在部分农户水稻“种而不收”的现象。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就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对水稻种而不收?同时也要了解到底有多少农民会种而不收,以及他们种而不收是否因为小龙虾养殖而引起?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很多地方的稻虾种养,以轮作为主,这样的模式,怎么可能会存在水稻“种而不收”的情况呢?即使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可能曾经因为小龙虾养殖效益太高,而水稻产值太低,部分种养户因为劳动力紧张而忽略了水稻。但这种情况一定是极少数。而且,由于稻虾种养的大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农药和化肥,品质更佳,因而更受到市场的追捧,如很多地区的虾田米可以售卖10元一斤,使得种水稻的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情况下,谁还会“不收”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稻虾种养,不但减少了撂荒,更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但不是影响了水稻生产,反而促进了水稻生产。据我国小龙虾养殖产量最大的湖北省潜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论文显示,2010年以来由于稻虾种养模式的带动,大幅拉升了水稻种植的面积和总产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潜江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引自张继成等,潜江市水稻生产现状和趋势,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49-52,5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潜江市历年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引自张继成等,潜江市水稻生产现状和趋势,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49-52,55)

而据该市农业农村局材料,2014年以前,潜江市的水稻产量从未超过10亿斤,而2015年以后则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10亿斤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稻虾的主产区因为稻虾种养减少了农田撂荒,提高了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因此把稻虾种养说成是影响了水稻生产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3. 稻虾种养会因为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威胁“藏粮于地”战略安全吗?

半月谈文对稻虾种养指控的第三个问题是,因为稻虾种养,导致稻田常年被水淹没,破坏土壤质量,从而长远来看会威胁“藏粮于地”的战略安全。那么事实是否是这样的呢?即长期水淹是否真的会破坏土壤?是否进而威胁到我国粮食的战略安全?

在我国的大多数水稻产区,稻田从一水一旱的轮作变为常年被水淹的耕作方式,土壤的结构、性质等是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仅仅水淹,并不会导致农田土壤质量的破坏的。所谓农田质量的破坏,要么是受到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其质量下降;要么是由于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性质的退化等导致土壤生产力的减弱或丧失。那么,在稻田从传统的一水一旱耕作改为稻虾共做+轮作的常年淹水生产模式后,有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或土壤肥力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呢?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一看稻田土壤肥力的监测结果,二看稻田产出的实际水稻产量变化。虽然本人没有研究过稻虾种养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变化,但从我们实验室监测的稻鳖、稻鱼种养模式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来看,均没有出现肥力下降的情况,也更没有出现任何污染的可能;同样,根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田间试验表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7.2%、7.4%、3.9%和3.2%,土壤容重降低2.2%以上。即土壤肥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增加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养殖的虾类粪便排在稻田,导致其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增加。而从实践看,稻虾种养后,即使有10%的面积用于挖沟养殖了,但整个田块的水稻产量并没有减产。这也进一步说明,土壤生产力没有受到常年水淹的破坏。因此,所谓的农田长期受水淹而危及”藏粮于地“战略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4. 稻虾种养,是否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

半月谈文对稻虾种养指控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说,稻虾种养,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

显然这又是一个颠倒黑白、误导公众的一种错误观点。

首先,稻虾种养,由于虾能帮助水稻除草和去除虫卵,减少稻田病害发生,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同时虾类粪便又为水稻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从而又可以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不但提升了农田土壤的质量和生产的稻米、水产品的品质,而且还从源头减少了氮、磷等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营养素,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源头控制措施,因此将如此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说成是威胁水环境安全,完全是一种颠倒黑白的说辞。

那么稻虾养殖需要一定的水量,是否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呢?答案显然也是显而易见的。表面上看,水稻收割后,本来是种一季旱生作物,改成稻虾轮作后,养殖小龙虾后就仍需要在稻田保持一定的水量,似乎是对水资源的一种额外消耗。然而,众所周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很多地方,由于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普遍出现了水质型缺水的局面出现,即水量充沛,但水质不达标,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而通过发展稻虾种养后,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的大幅度削减,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质正在呈现快速的改善,从而将极大地减缓我国地表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其次,我国小龙虾养殖,虽然消耗了一定量的水资源,但小龙虾养殖,与其他水产品养殖相比,所需要的水资源量相对小很多。因为在稻田浅水环境下就能生产小龙虾,而鱼类养殖通常需要2-3米水深,由此可见,我国稻田生产了大量小龙虾以后,就可以让人们减少对鱼类等水产品的依赖,因此同样是间接地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稻虾种养中的利与弊呢?

简单地总结一下就不难发现,我国的稻虾种养,是一种一水二用、循环生态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它既解决了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抛荒现象普遍、粮食生产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质量不高(由农药和化肥造成的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土壤质量(因化肥的减量,减少了重金属的污染和土壤的板结问题,农药的减量也减少了土壤的药物残留,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质量)等问题,第三,稻虾种养还在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不可否认的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稻虾种养也一定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养殖户可能为了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罔顾农业农村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将养殖小龙虾的沟坑比提到了更高的比例,也可能有些种养户可能嫌稻米价格低,发展稻虾种养后不愿意去收获自己稻田中的稻米,以及还可能会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是稻渔种养模式本身的错。而且,这些问题也并非是不可规范不可解决的,只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也都能解决的,希望有关记者不要被某些专家误导,而夸大宣传稻虾种养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希望行业的专家对稻虾种养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000万亩小龙虾,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2000万亩小龙虾,意味着,我国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而且这种绿色农业得到了基层生产者的认可,所以才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它将成为燎原之星,带动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

2000万亩小龙虾,也意味着,农业的发展必然是效益驱动的。任何仅靠政府的补贴而不是市场驱动的产业,都将是不长久的。相反,市场驱动的、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产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2000万亩小龙虾,也意味着,我们的广大农民能做的选择仍然十分有效,仍然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为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真正有效益的品种和模式,以便能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2000万亩小龙虾仍受到质疑,也意味着,即使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对国家、对社会具有较高社会、生态效益的产业,也仍可能受到社会上的某些偏见,而可能毁于一旦,就像我国的养猪业和其他事业一样。所以希望社会的更多方面大家共同守护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理性对待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国家的富强和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出处:指点米津 作者:刘其根 上海海洋大学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小龙虾价格有史最低,超4000亿的“嘬虾”生意不好做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嘬虾时节加上“618”,一场关于小龙虾的狂欢开始了。根据惠农网产地行情数据,安徽六安市、河南信阳市等地小龙虾价格已经低至九元一斤。配合“618”期间很多商家推出的大额满

0评论2023-07-04455

小龙虾跃居淡水养殖“四强”
6月12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中国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江苏省盱眙县成功举办。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屡创新高。其中,以稻虾种养为主导模式的小龙虾养殖发展

0评论2023-06-16526

互联网平台:小龙虾菜品已近10万种 预制菜毛利率有望提高
“夜宵顶流”小龙虾近期价格跳水,是不受食客们欢迎了吗?财联社记者近日从湖南益阳、望城等地了解到,由于小龙虾供应增加,近期售价有所降低。但“嗦虾”大军热情不减,美团外卖数据显示,4月

0评论2023-06-09703

大降价!夏天最爱的小龙虾 每斤价格已跌破10元
最近,在江苏连云港,随着小龙虾上市量大幅上升,小龙虾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最低甚至跌破10元一斤。在连云港的一家农贸市场,商户们把小龙虾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不同个头的小龙虾售价各不相同

0评论2023-06-08525

2018年小龙虾销售行情:品质提升,价格下降
2018年,小龙虾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品质得到提升,价格逐渐下降,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吃小龙虾。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龙虾销售行情,为消费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0评论2023-06-05411

2017年中国小龙虾销量超4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注重饮食文化的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总是将美食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快餐式饮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0评论2023-06-05435

小龙虾来了!全国最大小龙虾产出县进入收购高峰
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小龙虾收购的高峰期,湖北监利连续11年成为全国最大小龙虾产出县。现在仅监利市棋盘乡收购点,每天就能收购30多万斤小龙虾,小龙虾按照“大红”“大青”“中青”等规格,

0评论2023-05-22443

四川成都:小龙虾大量上市 价格下降
在四川成都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户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小龙虾大量上市,最初上市时20元一斤的小虾现在批发价降至10元左右。目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小龙虾日均交易量在40万斤左右。

0评论2023-05-19501